信息中心

专家分析:五年高增长,中国外贸须调整

作者:春星服饰 发布:2013-07-16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收官、“十一五”规划的开启之年,这一段时期,中国外贸风起云涌:油价上涨、摩擦不断、汇率变化……显然,我国外贸发展即将进入历史性转折期。

五年连续高增长

高新技术产品分量逐年加重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外贸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2661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7620亿美元,年均增长30.1%。

随着总体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入选出口前200位企业的标准也水涨船高,已经由2001年的1.4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3.6亿美元。从排名前200位的企业来看:一是大型出口企业成长迅速。2005年我国外贸出口前200位企业整体出口额达到2218.1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29.1%,平均每个企业的出口规模为11.1亿美元,是2001年的3倍。2005年首次出现了2家出口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超大型企业,出口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有51家,比2001年净增44家。

二是中国的外贸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出口前200位的企业也多来自东部地区。2005年广东有67家入围,江苏的入围企业由2001年的30家增至49家,这两个省份就在200位中占据了一半以上。

三是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离不开大型出口企业推动,2005年我国出口前200位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471.2亿美元,占前200位出口企业出口额的66.3%,比我国高新技术出口占总体出口的比重高出37.7个百分点,而且2005年我国出口前30位的企业中,有26家均是以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企业。

四是外贸经营权的放开也释放了私营企业的经营活力。2005年出口前200位中出现了4家私营企业的身影,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缩影。

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张丽川对这五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历程总结出三个显著变化:

变化之一:外商投资企业的地位稳步提升,私营企业的力量逐步崛起。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为8317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5%,比2001年的50.8%提升7.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则保持更为快速的发展态势,2005年进出口额已达到167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8.2倍,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比重也由2001年的1.7%迅速上升至11.8%。

另外一个亮点就是,个体工商户从事进出口贸易从无到有。随着2004年7月1日我国新外贸法实施,个体工商户可以名正言顺的直接开展对外贸易,2004年我国个体工商户进出口总额仅为420万美元,2005年已经跃升至1.4亿美元。

变化之二:外贸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分量逐年加重。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一跃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82亿美元,是2001年的3.7倍;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从17.5%提高到28.6%,提高了11.1个百分点。而同期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大宗商品在出口中比重出现明显下滑,2001-2005年间仅纺织服装一项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就下降了5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商品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逐步让位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变化之三:地区外贸发展层次明显,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此消彼长。东部沿海省市始终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体力量。出口前10位的省市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90%以上。“十五“期间以珠三角为发展中心的广东省仍然是一枝独秀,但是它的地位受到了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3个省市的挑战。

高增长紧随隐忧

张丽川认为,“十一五”规划期间,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但外贸已然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中国出口增长面临国际市场日益饱和的压力,增长空间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约束。

二是我国外贸发展逐渐进入了高成本时期,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压力也在逐步上升。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一直是支撑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广东地区爆发的“民工荒“预示着劳动力价格需要调整,靠牺牲劳动者福利换取出口商品价格优势的做法需要得到纠正;这两年国家加大了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调整力度,环境和资源压力成为制约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是国际贸易保护日益加剧,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目前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品种已由原来小类商品发展到我国的大宗优势产品,在服装、家具、彩电、鞋类等商品上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出口产品知识产权的匮乏,尽管拥有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却不得不应付越来越多国际贸易争端。

四是对外贸易失衡现象加剧,人民币汇率逐步进入了一个升值期,企业经营外贸进出口面临更多的汇率风险。当前,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外贸顺差在短期内不可能消失,对欧、美市场持有大量贸易顺差的格局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一定时期内会加大,这也对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如何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

来自欧盟驻华使团的商务参赞杜思汉表达了对中国外贸足够肯定的同时也提出,有些方面也需要中国加大力气去改善,如服务业、金融业,入世之前,欧盟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占有率是3%,现在下降到1%。另外,在技术领域,杜思汉提出,欧洲的电信公司很难进入中国市场。

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中国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一个能够击破或降低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对进出口产生的限制。

一是要从现在进出口过程中存在的价格战手段向差异化竞争的方面转移;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外贸企业、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起维护正常合理、规范、透明出口秩序的出口协调机制,并且建立起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相互沟通;第三,处理构建低成本制造的中心与构建低成本创造中心的关系,把低成本的优势扩展到低成本的创新和服务方面。

如何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也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我国外贸一直以来的最大问题在于粗放式增长,主要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如说彩电、手机、DVD,世界产量第一,世界出口第一。但出口厂商获得的比较利益是非常低的,基本没有知识产权。无论是专有技术、专利、商标还是国际的销售渠道,基本不在中国自己的企业手上。

由于中国企业粗放型增长和在全球化竞争的时候,它对跨国公司全球化的战略了解甚少,基本上没有应对能力。比如遇到专利包围的问题,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还手之力,这给未来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带来很大制约。

柴海涛提出,中国外贸首先应该从主导出口型变为出口和进口平衡。其次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国家提出自主创新,体现在国际贸易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科技兴贸;第二,品牌战略;第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第四,扩大服务贸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Copyright 2012 滨州春星服饰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1565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滨州网警报警邮箱]  技术支持:远洋科技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